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發表報告認為,“十一五”期間隨著我國通信設備制造業的迅速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全球電信市場正在越來越認可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的技術實力和服務能力。
該報告指出,“十一五”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時期,也是信息產業強國戰略的重要起步期。進入“十一五”以來,作為電子信息產業的主要行業之一的通信設備制造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快速發展、市場需求持續旺盛、3G進入商用化、手機產品出口勢頭強勁的多重因素推動下,繼續得以持續、平穩、快速地發展,產業規模繼續擴大,龍頭企業和骨干企業作用凸顯,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有較大增強。我國通信設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還有力地推動了國民經濟信息化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為搶險救災和重大活動的通信保障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十一五”前兩年,通信設備制造業基本延續了“十五”的發展勢頭,但增速趨緩。2008年以后,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通信設備制造業產品出口受挫,各項經濟指標增幅下滑,但在國家宏觀政策和大規模建設3G以及內需市場的擴張影響下,通信設備制造業以較快的速度走出低迷,降幅逐年收窄,到2009年底基本恢復“十一五”前兩年發展水平。
該報告指出,“十一五”期間,我國通信設備制造業發展具有如下幾大特點。
銷售規模逐年增加
2005年通信設備制造業由于受到奧運會臨近、3G發展時機趨于成熟等有利因素的推動,以及2005年手機核準制實施、新增手機生產企業較多等因素的影響,投資增長一直較快,完成投資137.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7.3%,高于全行業投資增速25.6%。高速投資熱情有效拉動了市場增長,2005年全行業銷售收入較上年增長了26.9%。2006年通信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速仍繼續在高位增長,但增速低于2005年,新開工項目數比2005年減少了27個;全年完成投資202億元,同比增長46.7%,增速低于2005年0.5個百分點。在高速投資帶動下,2006年全行業收入較上年增長了16%。2007年通信設備制造業投資與電子信息產業投資增速同步下滑,通信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32.2%,增速比上年回落14.5%。2007年通信設備的新開工項目僅占整個電子信息產業的6.3%,新開工項目較上年同期減少了22個。2007年銷售收入較上年增長了9.8%。2008年以來,盡管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但此時中國3G建設如火如荼,通信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速持續上揚,2008年實現固定資產投資368億元,增長33.3%,增速比上年增加了5.4%;行業實現銷售收入8460億元,增長8.3%,占電子信息產業收入的13.4%。2009年實現固定資產投資508.6億元,增長35%,增速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行業實現銷售收入8640億元,同比增長2.1%。手機產量達5.6億部,占全球產量的50%;程控交換機產量達4583萬臺,占全球產量的80%。
移動終端占據半壁江山
從2005年~2009年通信設備制造業產品市場結構及變化看,按銷售額(包括出口)計算,2009年移動通信及終端設備制造業占據49.8%份額,同比減少9.8%;交換設備制造業在行業中的份額為31.4%,同比增加7.7%。
2009年傳輸設備制造業銷售額為611.4億元,交換設備制造業為2716.1億元,終端設備制造業為538.2億元,移動通信及終端設備制造業銷售額為4306億元,其他通信設備制造業銷售額為468.4億元。從增速看,2005年以來,我國傳輸設備制造業、交換設備制造業、終端設備制造業和其他通信設備制造業銷售額年均增長均高于全行業年均增長,銷售額年均增長分別為39.5%、27.4%、24.6%、18.7%,分別高于全行業22.7%、10.6%、7.8%、1.9%;移動通信及終端設備制造業銷售額年均增長15.3%,低于全行業1.5%。得益于3G網絡建設的加快,2009年我國手機和移動通信基站設備產量再創新高。移動通信市場快速增長的同時,我國固話業務正快速萎縮,導致電話單機和程控交換機產量逐年下降。
出口增速逐年下降
我國通信設備出口主要以進料加工貿易方式為主,出口額占行業的75%,一般貿易方式占17%,來料加工裝備貿易方式占5%,保稅區倉儲轉口貨物等方式占3%。從出口增速看,自2005年以來我國通信設備制造業出口呈逐年放緩態勢,出口額增速從2005年的45.85%下降到2009年的8.2%。
盈利能力顯著提高
“十一五”期間,受3G產業帶動,通信設備制造業利潤逆勢增長,成為電子信息產業異軍突起的行業。2009年通信設備制造業實現利潤453.9億元,增長49%,利潤率為5.3%,同比提高1.7%。主要源于2009年銷售成本下降促進了利潤的高速增長,行業利潤率大幅提高,扭轉了該行業連續4年利潤率持續下滑的不利局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年通信設備制造業利潤率為5.8%,為4年來的最高點。其中,交換設備制造業和移動通信及終端設備制造業利潤率較高,分別為5.8%、9.4%,分別高于全行業0.5%、4.1%。
全球化進程明顯加快
“十一五”期間,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中的高科技產業迅速成長,技術含量較高的通信產品產量增長迅速,以華為、中興通訊等為代表的中國通信設備企業成功進入了各種通信產品的高端市場,在歐洲、拉美、獨聯體、亞太、北美等市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全球市場份額不斷上升。無論是技術含量、市場范圍,還是訂單的數額,均獲得了突破性進展。全球電信市場越來越認可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的技術實力和服務能力。尤其是華為和中興兩家企業,已經在NGN、3G等通信最尖端的市場取得突破。在傳統通信設備的成本優勢進一步得到鞏固的基礎上,華為和中興整體解決方案的優勢和根據運營商需求靈活反應的優勢逐漸凸現出來,形成了包括成本、技術、服務在內的全面優勢。因此在很多領域,華為和中興已經具備了不亞于其他國際電信設備制造業巨頭的實力。前幾年中國通信設備在海外的拓展主要優勢是價格,但是現在已經提升為整體優勢。